纥石烈胡刺 男,生卒年不详,原籍辉发河支流喳敦河,后迁徙西北路地区居住。他识契丹字,熟悉辽金文书。1162年迁升为刑部员外郎(从六品),当时正值契丹族反金起义,世宗派遣御使大夫白颜敬(正二品)去西北部族市马,因胡刺不仅熟悉家乡情况,而且办事又精密仔细,所以同时也派遣他协助市马,结果顺利地完成了市六千余匹壮力迅捷的军马的使命,世宗在平服契丹起义后,金代大定天子金世宗把政绩卓著、精通边防、边贸的胡刺调往泗州(金代疆域的南极)任防御史(从四品),在圆满完成使命后,知人善任的世宗又把他升迁为金代最北部边地、地域最广阔、战略地位也最重要的金帝国北疆蒲峪路任节度使,胡刺成为蒲峪路第二任节度使(从三品)。蒲峪路是金代的大后院,更是金上京的北大门,金帝国疆域的北端。金世宗对自己父亲宗辅手下的这名得力而又可靠的胡刺,既赏识又重用,胡刺先后三迁蒲峪路节度使,这在金代各朝任命的地方官上,特别是在边防、故地的官员任用上是少见的。这时正是金世宗保境安民、稳定发展的鼎盛时期。胡刺长期在此任职,由于他阅历丰富,深谙军事,在地方治理上又能因地制宜,在蒲峪路的建树最多,贡献也最大。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地上地下金代遗址遗物考察,蒲峪路辖区的诸种建树多是胡刺任职时完成或开始营建的。蒲峪路的古城就是这个时期在原万户府和阿勒根没都鲁初任节度使的基础上修建的。所以说蒲峪路的基础建设和基本建设主要是在大定时期(1161~1189年)修建的,
纥石烈胡刺不仅根据当时边防形势和社会环境需要而加强了路治城池建设,把所属的诸猛安及其统辖的众多谋克都进行了严格的整肃,根据功过是非及贤能愚劣而进行了调整,而且对金代黑龙江沿边的所有山岭、江河等自然地势和民族、军事、政治等社会形势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深入研究,确定了“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峪路之北三千余里的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他先后三任治理边远、辽阔、人烟稀少、民族和国境等社会诸方面难度都极大的蒲峪路,结果不仅使蒲峪路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也使这个边路和上京辖属各路、蒙古诸部以及长城内外、中原各地都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后来由于年高多病,胡刺迁往比较闲静的懿州任职,因多病卒于任上。纥石烈胡刺历经太宗、熙宗、海陵、世宗四朝,是最早熟悉契丹、女真和汉文者之一,了解宋、辽、金历史和当时社会情况,他先后任金帝国疆域“南北两极”的地方长官,不仅是黑龙江历史上一位颇具拓创性的人物,而且也是一位中原各地与东北亚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联系于一体的载体人物。曾前后“三迁蒲峪路节度使”,为蒲峪路地方女真族等各猛安及辖区的众多谋克布局定位,对金代北部边防建设、边贸事业的开拓建设、社会文化交流与建设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为推动蒲峪路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性的贡献,特别是对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发展和疆际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奠基作用。